鲲弩小说

第五章 在鱼被指定为货币之后 · 下

[美]彼得·希夫/安德鲁·希夫2018年08月27日Ctrl+D 收藏本站

关灯 直达底部

故事引申

+鲲-弩+小-说 👗 w ww· k u n n u· c om ·

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最低薪资法规增加了低端工人的薪资,但实际上,这类法规只是增加了这个人群的求职难度。如果一个员工能够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服务,比如每小时价值8美元,那么不管有没有最低薪资的规定,雇主都会心甘情愿地支付这笔费用。法律不需要对薪资负责,需要对此负责的是员工本人。但如果这位员工只能提供每小时价值6美元的服务,那么在8美元的最低时薪规定下,这个人想谋得一份工作是极其困难的。毕竟,没有哪位雇主愿意亏钱雇用员工。这样一来,最低薪资法规使得低技能员工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。就业这件事就好比爬梯子,如果没有机会踏上第一级梯档,那些低薪资的员工也就无法获得继续向上攀爬所需的技能了。这一现状使许多人陷入生活拮据的窘境。那些将6美元时薪视为剥削的人在为自己的正义感而沾沾自喜,但诸位想一想,在时薪6美元的情况下就业总好过在时薪8美元的规定下失业吧。

许多政客还喜欢自我标榜,认为自己促成了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,因为他们通过各类法规,要求雇主为员工提供强制休假、医疗保健、请病假以及休产假等各类权益,于是便居功自傲。但是在最低薪资制度下,使这些权益得以实现的是员工的生产力,而非那些法规。然而,这些要求却剥夺了员工的选择权:他们本可以在这些权益和更高的薪资之间做出选择,如果那些政客不强制雇主为员工提供上述待遇的话,他们是有可能拿到更高薪资的。诸如此类的规定,外加其他由雇用或解雇员工导致成本及法律风险增加的规定,只能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技能劳动力漫天要价,从而把自己赶出就业市场。

在自由社会中,所有居民都能判断哪些资本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价值。除了那些出于某种原因依然选择徒手捕鱼的人以外(也许是出于艺术上的原因),每个劳动者都有三种选择:

1.省吃俭用,自制渔网。

2.贷款购买渔网。

3.为有渔网的人工作。

鉴于选项一需要饿肚子,选项二需要担风险,大多数劳动者会选择选项三。他们只需给人打工,就能得到报酬。

Image00055

比如,新来的移民芬尼根是个很强壮的男人,做渔民就浪费了他的天赋,所以他决定专做生鱼搬运的工作。靠他强健的身体,芬尼根一天就能把100条鱼从海滩运到人们家中。他收取总额的2%作为运费,一天能赚两条鱼。

莫里则利用贷款制造了一辆运鱼车。他的运鱼车公司成了芬尼根强劲的竞争对手。虽然莫里没有芬尼根强壮,但是他利用运鱼车每天能运送300条鱼。因为他的生产率高,他只收取总额的1%作为运费,这样他每天能赚三条鱼。因而,得益于他的资本,莫里收费更低,但是赚取的利润更多。

由于没有自己的资本,芬尼根的处境很艰难。

莫里看到了商机,他估计强壮的芬尼根如果使用运鱼车,每天应该可以运送400条鱼,从而获得4条鱼的利润(收取总额的1%作为运费)。于是莫里向芬尼根提供这份工作,每天付给他三条鱼的报酬。剩余的一条鱼是莫里每天的收入。

Image00056

如果芬尼根接受这份工作,他就可以提高生产率,降低运费,比自己干更划算。

莫里现在每天有一条鱼的收入,他可以不必再做运送工作,专心制造运鱼车,而且可以雇用更多的人以扩大生意。与此同时,运鱼车的普及也会降低所有岛民的运费支出。

将来某一天,芬尼根可能储蓄足够多的鱼,制造自己的运鱼车,进而和他的老东家竞争。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,莫里不得不支付给芬尼根合适的报酬,比他自己干赚得多,但不会多到让他产生自立门户的想法。

虽然大家都得到了好处,但莫里唯一的动机是追求更高的利润。他并不是有意帮助芬尼根,但他的行为产生了这种效果。结果是芬尼根得到了更高的工资,所有人都降低了运费成本。

有人认为商业利益源于降低员工的薪资。但没有人会免费工作,没有利益,工作也便无从谈起。员工只要工作就有报酬,而企业主想得到回报则只能等到企业赢利,他们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回报,也是对成功整合稀有资源的回报。对利润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产品创新、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。正是这样的推动力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。丰厚的利润正说明一个企业很擅长满足客户的需要,对这样的企业应当予以鼓励,而不应恶意诋毁。

故事引申

有人认为,就业市场本身就有失公平,政府需要保护员工免受雇主的剥削。这种想法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误解,严重损害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。

与自由社会中的任何交易一样,就业是一项自愿的活动。如果人们通过自食其力或受其他雇主雇用能够挣到更多的钱,就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或继续一项工作了。每个工作的人实际上都在经营着自己的生意,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出价最高的雇主。有时(拿自由的水池清洁工来说),他们将劳动力卖给不同的顾客;有时(就大多数工作者来说),他们只将劳动力卖给某一个顾客,即他们的雇主。水池清洁工能够自由选择,为出价更高的顾客工作(或者在他掌握了新技能后,转行做报酬更高的服务工作)。同样,上班族如果有机会,也可以跳槽,去追求薪资更丰厚的工作。上班族没有跳槽,就证明他们目前的工作可能是当前所拥有的最好选择。低报酬可能不尽如人意,但这并不意味着剥削。

一名员工的具体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:需求(雇主是否需要这名员工所掌握的技能)、供应(有多少人具备这些技能)以及生产力(这名员工对那些任务的完成程度如何)。要想获得较高的薪资,这位员工必须提高其自身价值,要么掌握极少数人具备的急需技能(如医生),要么通过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来提高生产力,根本无捷径可走。

Image00013

现实链接

对通货紧缩的完全妖魔化(还有对通货膨胀的相对接受)是当今经济学中最成功的宣传策略。在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眼中,通货紧缩被定义为一段时间内价格的全面下降,就好像经济领域的鼠疫一样。只要有一丁点儿通货紧缩的苗头,政府通常就会采取措施抬高物价。

价格下降有什么不好呢?我们已经习惯了不断上涨的物价,要是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将近150年(从18世纪末一直到1913年)中,美国的物价一直在稳步下降,几乎所有人都会大吃一惊。然而,就是在这段时间里,我们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阶段。

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正如本章所讲述的那样,是因为生产率的提高。如果货币供应稳定(就像美联储成立前的美国那样),生产率的提高会促使价格下降。

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率的大幅提高,工薪阶层也能买得起装饰家具、量身定做的衣服,付得起水管维修费和乘车费,而这些以前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。通货紧缩意味着1850年时存下的100美元到了1880年能够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。为什么说通货紧缩不是件好事呢?现在,爷爷奶奶总爱说他们小时候东西多便宜,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却总是说自己小时候东西要贵得多。

虽然物价低的好处显而易见,但我们还是害怕通货紧缩。我们被告知:一旦物价下跌,消费者就会停止消费,公司也会避免支出,工人会因此失业,最后我们会回到经济的黑暗时代。

但是,价格下降并不一定会影响特定行业的发展,我们不止一次地见证过这一点。20世纪初,亨利·福特靠不断降低汽车的价格发了大财,他雇用的工人的工资是行业里最高的。举个更近的例子,虽然计算机的价格不断大幅下降,但是这个行业的赢利还是非常丰厚。产品价格的下跌并未阻挡计算机革新的步伐。由于设计和制造效率的提高,每年有数亿人能够以越来越低的价格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好处。

尽管如此,大多数人都认为通货紧缩只有在局限于某个行业时才是可以接受的。为什么呢?

现代经济学错误地认为:消费促进经济增长,因而一旦发生通货紧缩,人们就不愿意消费(这样价格就会继续下降),而如果人们继续消费,价格下降的影响就会减弱。真是荒谬。

正如我们前面讲的那样,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消费,而是生产!

不需要劝说人们消费,因为人类的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。如果人们不想要某样东西,那一定是有理由的,要么是产品不够好,要么是买不起。不管是因为什么,推迟购买产品,或者把要花的钱存起来,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,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。

实际上,如果消费者不愿意消费,刺激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物价降到更合理的水平。山姆·沃尔顿就是运用这个简单的概念赚了数百亿美元。

第一代等离子电视问世时,极少有美国人购买。尽管大家都想要一台,可一万美元的不菲价格却令许多人望而却步。但价格下跌时,越来越多的人果断出手,争相购买。不断增加的销量弥补了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,于是利润大幅提高。

天资敏锐的经济学家总会说,价格下降会损害众多消费者的利益。可食品与能源价格降低真的很糟糕么?医保花销或者教育投入逐渐回到可承受范围内,难道我们还会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以规避相关风险么?

虽然有这么多反面证据,通货紧缩还是被当作经济的头号敌人。这是因为通货紧缩(与通货膨胀相反)是政治家最好的朋友。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