鲲弩小说

公冶长篇第五

孔子2018年06月27日Ctrl+D 收藏本站

关灯 直达底部

本篇共二十八章,主要记述孔子言谈中对人的评论,尤其集中在对自己学生的评论上。从片言只语的人物评说中,反映出孔子的人才标准与他的思想体系是完全一致的。这首先表现为价值取向很明确,无论是道德还是才干,都以有用于现实政治为根本的标尺。孔子论子产时说的行己、事上、养民、使民所谓君子四道,是他对人才价值目标的高度概括。其次反映在德才的表现形态上。在同一个价值标准的前提下,因个性不同,或因具体环境的差异,形成风格各异的道德表现方式,这是必然的,这也是孔子所认同的。正因为如此,才有孔子对自己学生的不同分类,才有对各种人的循循善诱,而不是简单化地否定某种表现类型。然而,尽管如此,孔子对道德的基本表现形貌还是具有明确的指向,其主要特征就是克制和内敛,于是,恭敬、谦让、忠厚等形态成为道德范式,反之,刚勇、好胜、善言等表现形态,则很难得到孔子的青睐。显然,这是以道德的外在形态体现了礼与仁的本质走向。


5.1 子谓公冶长(1):“可妻也(2)。虽在缧绁之中(3),非其罪也。”以其子妻之(4)。

【注释】

(1)公冶长:孔子学生。姓公冶,名长,字子长。

(2)妻:以女嫁人。

(3)缧绁(léixiè):捆绑犯人的绳索。这里指监狱。

(4)子:儿女。这里指女儿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谈及公冶长,说:“可以把女儿嫁给他。他虽曾被关入监狱,但不是他的罪过。”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。

5.2 子谓南容(1):“邦有道,不废;邦无道,免于刑戮。”以其兄之子妻之。

【注释】

(1)南容:孔子学生。姓南宫,名适(kuò),字子容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谈及南容,说:“国家政治清明,他不会被废弃不用;国家政治黑暗,他能免遭刑罚。”于是把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。

5.3 子谓子贱(1):“君子哉若人!鲁无君子者,斯焉取斯(2)?”

【注释】

(1)子贱:孔子学生。姓宓(mì),名不齐,字子贱。

(2)斯:此。前一“斯”字指子贱,后一“斯”字指品德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谈及子贱,说:“这人真是个君子啊!假如鲁国没有君子,他从哪里学得这样的品德呢?”

5.4 子贡问曰:“赐也何如?”子曰:“女,器也。”曰:“何器也?”曰:“瑚琏也(1)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瑚琏(húlián):宗庙中盛黍稷的贵重礼器。

【译文】

子贡问道:“我这个人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你如同一个器具。”子贡问:“什么器具?”孔子说:“如同宗庙中盛放黍稷的礼器。”

5.5 或曰:“雍也仁而不佞(1)。”子曰:“焉用佞?御人以口给(2),屡憎于人。不知其仁,焉用佞?”

【注释】

(1)雍:孔子学生。姓冉,名雍,字仲弓。佞:口才好,能言善辩。

(2)御:抵挡,应对。口给:口才敏捷。

🐕 鲲·弩*小·说 w w w ·k u n n u · c om

【译文】

有人说:“冉雍有仁德,但没有口才。”孔子说:“何必要有口才呢?巧嘴利舌地与人辩对,常常被人讨厌。我不知道冉雍是否可称为仁,但何必要有口才呢?”

5.6 子使漆雕开仕(1)。对曰:“吾斯之未能信。”子说。

【注释】

(1)漆雕开:孔子学生。姓漆雕,名开,字子开,一作“子若”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。漆雕开回答说:“我对这事还没有信心。”孔子听了很高兴。

5.7 子曰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(1)。从我者,其由与?”子路闻之喜。子曰:“由也好勇过我,无所取材(2)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桴(fú):竹木制的小筏子。

(2)材:通“哉”,语气词。或说“材”指制作桴的竹木。今从前说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我的主张不能实行,我就乘坐小筏子漂往海外。能跟随我的,大概只有仲由吧?”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。孔子说:“仲由在好勇这点上超过我,但这是不足取的。”

5.8 孟武伯问:“子路仁乎?”子曰:“不知也。”又问。子曰:“由也,千乘之国,可使治其赋也(1)。不知其仁也。”

“求也何如?”子曰:“求也,千室之邑(2),百乘之家(3),可使为之宰也(4)。不知其仁也。”

“赤也何如(5)?”子曰:“赤也,束带立于朝(6),可使与宾客言也。不知其仁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赋:指军队。

(2)千室之邑: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,是卿大夫能有的领地。邑,百姓聚居的地方。

(3)家:指卿大夫家。

(4)宰:家臣。

(5)赤:孔子学生。姓公西,名赤,字子华。

(6)束带:束紧腰带,指整饰衣服。

【译文】

孟武伯问:“子路有仁德吗?”孔子回答:“不知道。”孟武伯再问。孔子说:“由啊,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国家,可以让他治理军事。至于他的仁德,我就不知道了。”

孟武伯问:“冉求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求啊,一个千户人口的大邑,有百辆兵车的大家,可以让他任家臣。至于他的仁德,我就不知道了。”

孟武伯问:“公西赤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赤啊,可以让他穿上礼服,站在朝廷接待宾客。至于他的仁德,我就不知道了。”

5.9 子谓子贡曰:“女与回也孰愈(1)?”对曰:“赐也何敢望回?回也闻一以知十,赐也闻一以知二。”子曰:“弗如也,吾与女弗如也(2)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愈:胜过。

(2)与:连词,和。一说赞同,即赞许子贡不如颜回的自我评价。今取前说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对子贡说:“你和颜回谁更强一些?”子贡回答说:“我怎么敢同颜回相比?颜回听得一事,能推知十事,我听得一事,只能推知两事。”孔子说:“是不如他啊,我和你都不如他啊。”

5.10 宰予昼寝。子曰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(1)。于予与何诛(2)?”子曰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于予与改是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杇(wū):粉刷。

(2)诛:责备。

【译文】

宰予在白天睡觉。孔子说:“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,粪土般的墙壁不能粉刷。对于宰予,还有什么值得我责备的?”孔子又说:“先前我对别人,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;如今我对别人,听了他的话还得观察他的行为。是因为宰予让我有了这样的改变。”

5.11 子曰:“吾未见刚者。”或对曰:“申枨(1)。”子曰:“枨也欲,焉得刚?”

【注释】

(1)申枨(chénɡ):孔子学生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我没有见到过刚强不屈的人。”有人回答:“申枨是这样的人。”孔子说:“申枨欲·望太多,哪里能刚强不屈?”

5.12 子贡曰:“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(1),吾亦欲无加诸人。”子曰:“赐也,非尔所及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加:欺侮,侵凌。

【译文】

子贡说:“我不愿别人欺侮我,我也不愿欺侮别人。”孔子说:“赐啊,这不是你能做得到的。”

5.13 子贡曰:“夫子之文章(1),可得而闻也。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文章:泛指诗、书、礼、乐等古代文献方面的学说。

【译文】

子贡说:“老师在古代文献方面的学说,我们能够听到。老师在人性和天道方面的见解,我们就听不到了。”

5.14 子路有闻,未之能行,唯恐有闻(1)。

【注释】

(1)有:通“又”。

【译文】

子路听到一种道理,如果还没能去实行,便只怕又听到新的道理。

5.15 子贡问曰:“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(1)?”子曰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(2),是以谓之‘文’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孔文子:卫国大夫。名圉(yǔ),谥号文。

(2)下问:问在自己之下的人,如以能问不能、以多问寡等。

【译文】

子贡问道:“孔文子根据什么得到‘文’的谥号?”孔子说:“他聪敏而又好学,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,所以给他‘文’的谥号。”

5.16 子谓子产(1):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子产:郑国大夫。姓公孙,名侨,字子产。在郑国二十余年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评论子产,说:“他有四个方面合于君子之道:他自己的行为庄重谦逊,他事奉君主恭敬有礼,他养护民众有恩惠,他役使民众合于道理。”

5.17 子曰:“晏平仲善与人交(1),久而敬之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晏平仲:齐国大夫。名婴,字仲,谥号平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,相交越久,别人越敬重他。”

5.18 子曰:“臧文仲居蔡(1),山节藻棁(2),何如其知也?”

【注释】

(1)臧文仲:鲁国大夫。姓臧孙,名辰,谥号文。蔡:用于占卜的大龟。

(2)节:斗拱,柱上承受大梁的方木。棁(zhuō):梁上的短柱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臧文仲把一只大乌龟养在屋子里,乌龟的居室有雕刻成山形的斗拱和绘有藻草的梁上短柱,他的聪明怎么是这个样呢?”

5.19 子张问曰:“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(1),无喜色;三已之,无愠色。旧令尹之政,必以告新令尹。何如?”子曰:“忠矣。”曰:“仁矣乎?”曰:“未知,焉得仁?”

“崔子弑齐君(2),陈文子有马十乘(3),弃而违之(4)。至于他邦,则曰:‘犹吾大夫崔子也。’违之。之一邦,则又曰:‘犹吾大夫崔子也。’违之。何如?”子曰:“清矣。”曰:“仁矣乎?”曰:“未知,焉得仁?”

【注释】

(1)令尹:楚国官名,相当于宰相。子文:姓鬭,名穀於菟,字子文。

(2)崔子:指齐国大夫崔杼。弑:臣子杀死君主叫“弑”。齐君:齐庄公,名光。

(3)陈文子:齐国大夫。名须无。

(4)违:离开。

【译文】

子张问道:“令尹子文数次担任令尹,没显出高兴的样子,数次被罢免,也没显出怨恨的样子。他还必定把自己任令尹的政事告诉接替他的新令尹。他这个人怎么样呢?”孔子说:“这人忠啊。”子张问:“可以说是仁吗?”孔子说:“不知道,但怎么能算仁呢?”

子张又问:“崔子杀了齐庄公,陈文子虽有四十匹马,却舍弃不要,离开了齐国。到了别的国家,他说:‘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。’又离去。再到一个国家,又说:‘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。’还是离去。他这个人怎么样呢?”孔子说:“这人清啊。”子张问:“可以说是仁吗?”孔子说:“不知道,但怎么能算仁呢?”

5.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(1)。子闻之,曰:“再(2),斯可矣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季文子:鲁国大夫。姓季孙,名行父,谥号文。

(2)再:两次。

【译文】

季文子凡事要思考三次才行动。孔子听到了,说:“思考两次,也就可以了。”

5.21 子曰:“宁武子(1),邦有道,则知;邦无道,则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宁武子:卫国大夫。姓宁,名俞,谥号武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宁武子这个人,国家政治清明时,就很聪明;国家政治危乱时,则显得很愚笨。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达到,他的愚笨是别人达不到的。”

5.22 子在陈(1),曰:“归与!归与!吾党之小子狂简(2),斐然成章(3),不知所以裁之(4)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陈:国名。

(2)党:古代户籍编制单位,五百家为党。这里是家乡的意思。狂简:谓志向远大。简,大。

(3)斐然成章:意谓富有文采,文章可观。

(4)裁:裁剪。这里指对人才的教育培养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在陈国,说:“回去吧!回去吧!我家乡的那些学生怀有远大志向,文采斐然可观,我不知怎样去造就他们。”

5.23 子曰:“伯夷、叔齐不念旧恶(1),怨是用希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伯夷、叔齐: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。孤竹君死后,两人因互让王位而出逃。周武王伐纣,两人极力劝谏,武王灭商后,他们隐居首阳山,不食周粟而死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伯夷、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恨,因此别人很少对他们有怨恨。”

5.24 子曰:“孰谓微生高直(1)?或乞醯焉(2),乞诸其邻而与之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微生高:鲁国人。姓微生,名高。

(2)醯(xī):醋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?有人向他讨一点醋,他不直说没有,却向邻居讨来给那个人。”

5.25 子曰:“巧言、令色、足恭(1),左丘明耻之(2),丘亦耻之。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足:过分。

(2)左丘明:古代一位名人,或说此即《左传》作者,疑非是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,容色伪善,过度恭顺,这种态度,左丘明认为可耻,我也认为可耻。内心藏着怨恨,表面却与人友善,这种行为,左丘明认为可耻,我也认为可耻。”

5.26 颜渊、季路侍。子曰:“盍各言尔志(1)?”

子路曰:“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(2)。”

颜渊曰:“愿无伐善(3),无施劳(4)。”

子路曰:“愿闻子之志。”

子曰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盍(hé):何不。

(2)轻:据考证,此字为后人所加。敝:破旧。

(3)伐:夸耀。

(4)施:显耀。

【译文】

颜渊、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。孔子说:“你们何不各谈谈自己的志向?”

子路说:“我愿拿自己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同享用,用坏了也无憾恨。”

颜渊说:“我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,不显扬自己的功劳。”

子路对孔子说:“我们也想听到您的志向。”

孔子说:“使老人得到安逸,使朋友们信任我,使年轻人怀念我。”

5.27 子曰:“已矣乎!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(1)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讼:责备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算了吧!我没见过能看到自己的过错而在内心自责的人。”

5.28 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只要有十户人家聚居的地方,一定会有像我这样忠心诚实的人,不过是不像我这样爱好学习呀。”

 

共一条评论

  1. 匿名说道:

    太好了,有原文有注释有翻译

评论被关闭了!